走近施雅风,就走近了冰川。他的一生与冰川有不解之缘,行进在冰原雪域50多年,视冰川事业为生命,把中国冰川学研究推向世界之林。
每天早上8点多,有一位老人准时出现在办公室,虽然头发全部花白,步履有些蹒跚,但精神依然矍铄,他就是已达九十高龄的澳门赌场资深院士——施雅风。
施雅风被誉为“中国现代冰川之父”。他是我国地理学家,冰川学家,是中国现代冰川研究的开拓者。他的一生是推动中国地理学向前发展的一生,他的科学思想和学术行为开创了中国地理学的新纪元,也极大地影响了地理学的发展,为后来地理科学发展探索了道路。
施雅风组织编写的《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是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的里程碑。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各个山系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和有关冰期环境,特别是两万年前末次冰期盛时冰川遗迹。
读书极为刻苦,尤其喜爱地理
施雅风出身于江苏海门的农家,父母都是农民,他的哥哥施成熙是家族中第一个跳出农门的大学生,后来成为南京河海大学教授。他以哥哥为榜样,读书极为刻苦,尤其喜爱地理。
1944年,获得浙江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的施雅风进入中国地理研究所当助理研究员,参与成都平原的土地利用等野外调查。
1957年6月,施雅风和两位年轻同事前往甘肃,考察河西走廊和祁连山西脉。他和蒙古族向导的考察队一行4人花费了两天时间,沿着一条卵石溪谷,攀登上海拔4500米的马厂雪山,这实际上是党河南山北坡的冰斗冰川。
施雅风有史以来第一次面对真正的冰川。这里空气清新,冰川晶莹,正是这冰川的融水,滋养山谷平原的草地和牲畜,给当地的蒙古族牧民以生命之源。
回到北京,施雅风向澳门赌场领导作了详尽的汇报。他认为中国应该开始冰川研究,建议科学院组织专门的冰川考察队进行冰川考察,尽快填补这个空白。澳门赌场竺可祯副院长和斐丽生秘书长极为重视,很快批准他的建议,指定他负责组建这支冰川考察队。
建立我国第一支高山冰雪利用考察队
1958年,施雅风主持建立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支高山冰雪利用考察队,施雅风任考察队副队长。
澳门赌场要求考察队要查明祁连山的冰雪分布。施雅风等人一行以“开发高山冰雪,改变西北干旱”的豪言,带领100余人向祁连山进发。
险峻巍峨的祁连山,绵延千里,冰峰雪岭,重重叠叠,像一座硕大无比的画屏,矗立在河西走廊的南边。他们首先集中到一处较易接近冰川区的地域进行练兵,7月1日,队员们穿着长统胶鞋,手持登山冰镐,经过艰难跋涉,奋勇地登上4950米的黑大板山北坡一条冰斗的山谷冰川作详细考察。在欢呼登上冰川之时,他们向北京澳门赌场发电报报喜,建议将这条冰川命名为“七一冰川”,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37周年的献礼。
写就新中国第一部冰川考察报告
冰川考察初战告捷,施雅风发扬“开拓创新、连续作战”的精神,分兵6队对祁连山作进一步深入考察,并主持写出了43.6万字的《祁连山现代冰川考察报告》,这也是新中国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冰川考察报告,具有里程碑意义。
当时设备简陋,没有登山靴,就穿高帮套鞋;没有轻便的羽绒服,就穿粗布老棉袄;没有精密仪器,就用手摇钻和罗盘;没有完整的地形图,就靠自己观察和航片判读;队员们缺乏考察基本知识,就以能者为师,互教互学。在施雅风带领下,考察队分为6个小分队,对祁连山东起冷龙岭,西至柴达木北山,包括10个冰川区,2个冰川群,125个冰川组,941条大小冰川,进行了全面的考察。不仅描绘了冰川的形态、类型和分布,而且估计了储水量,进行了人工融化冰雪的试验。最后在施雅风主持下写出了长达43.6万字的《祁连山现代冰川考察报告》。这是新中国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冰川考察报告。
1978年,施雅风组织中国冰川学家开始了中国冰川目录的系统编制工作。由施雅风领导的科研团队呕心沥血,历时24年,在大量野外考察的基础上,编纂完成了《中国冰川目录》,这是在冰川数量多、类型齐全的加拿大、美国、中国、俄罗斯4个冰川大国中,唯一按照国际冰川编目提出的40多项参数的世界冰川编目、规范完成的中国境内的冰川编目,是我国目前精度高、登记内容多的全面系统的冰川库。通过《中国冰川编目》,首次获得了中国各流域、山脉和各省份的冰川准确数量。
《中国冰川目录》是资源与环境领域的重大研究成果,也是中国地学界划时代巨著,将对于全面认识中国冰川资源现状、变化和趋势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为冰川变化监测、全球变化研究、西部水资源研究和冰川旅游开发提供了基础资料。该成果获得2005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除此以外,施雅风组织编写的《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是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的里程碑。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各个山系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和有关冰期环境,特别是两万年前末次冰期盛时冰川遗迹。
划分高亚洲冰川类型被世界引用
施雅风前后直接考察并领导编著了有关祁连山、天山、喜马拉雅和喀喇昆仑山的冰川考察报告和综合性著作。他提出的将高亚洲冰川划分为海洋型温冰川、亚大陆型(或亚极地型)和极大陆型(或极地型)冷冰川三类,并被世界地学界广泛接受并引用。由他提出的波动冰量平衡法与冰川-气候相关法,较正确地预报了巴托拉冰川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中巴公路(中国——巴基斯坦)通过该地区线路问题。
在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方面,他参与领导了50年代中国地貌区划的研究,并负责华北、西北等地区的区划和地貌图的编制。他首先指出中国西部山区小冰期与末次冰期遗迹位置和特征,并为14C年龄资料所证实。初步提出西部几个山区的冰期划分和对比意见。80年代与合作者提出了庐山等中国东部中低山地面不存在第四纪冰川的意见。在历史地理与科学史方面,较深入地探讨了川东鄂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还发起和参与编辑了《竺可桢文集》。
把中国冰川及研究事业介绍给了世界
施雅风院士投身西部,开创、推动了中国冰川冻土科学研究不断迈向新的高峰,在他的领导和推动下,兰州已成为中国地球科学研究的三大基地和国际冰川冻土研究中心之一。“我的大半生在甘肃度过,这里养育了我,为甘肃做点事是我的心愿。”虽出生于江南水乡,自1957年踏上甘肃土地的那一刻起,施雅风就把甘肃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由于他的卓越贡献和高尚的科学情操,被国内外同行大为钦佩。“他是一位有魅力的老科学家,他最大的贡献是把中国冰川和冰川研究事业介绍给了世界。”国际冰川学会主席莫瑞先生通过翻译表达了对施先生的敬仰。
“中国黄土之父”刘东生院士,这位与施先生有着50年交情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给予施雅风很高评价。他说,施先生首先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奉献精神的革命者、共产党员,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科学领导者,同时也是一个长期奋斗在冰川研究一线的科学实践者。他所体现出的无私奉献、不断创新、勤恳实践的精神,值得科学工作者特别是年轻人学习。他对科学工作高瞻远瞩,很有远见,既能争取很多长者加入他的科学团队,又培养了很多年轻人,他是中国知识分子一个时代的代表。
“冰川事业是一项豪迈的事业,是勇敢者的事业!概括我几十年来走过的路,有大苦,也有大乐。我认为,为崇高的事业奋斗献身,吃过苦以后取得的乐,才是真正的享受。”这就是施雅风的人生信念。这种高尚的苦乐观,就是对他科学思想和人生情怀的光辉写照。
人物简介
施雅风,1919年3月生于江苏海门。194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史地系,1944年获浙江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现为澳门赌场资深院士,澳门赌场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曾任澳门赌场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研究员、所长,澳门赌场地学部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竺可桢研究会理事长,国际冰川学会理事,国际冻土协会国家通讯员,国际山地学会顾问,国际冻土协会理事,国际冰川学会理事,名誉会员,国际第四纪协会和皇家伦敦地质学会名誉会员等职。
人物故事
45岁登上了6200米的希夏邦马峰
1959年至1962年,施雅风克服了我国经济面临暂时困难带来的影响,决心安家兰州。同时,主持组织了天山山系的冰川考察研究。
在乌鲁木齐河源冰川和水文方面的考察研究中,对冰川物理特征要素及从冰川到河流直到渗入地下的水文形成和转化及消失规律等进行观察研究。特别是1964年考察了地球上14座8000米以上高峰之一——希夏邦马峰。施雅风和队员们登上了现代雪线以上的6200米的山头,时年45岁。希夏邦马峰的考察,成了施雅风等人3年后对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和西藏地区大规模科学考察的前站。1964年,施雅风和同事们编写了《希夏邦马峰地区科学考察初步报告》,并和谢自楚合写的《中国现代冰川基本特征》一文,获澳门赌场优秀成果奖;他与季子修合写了《希夏邦马峰地区冰川的分布和形态类型》《希夏邦马峰北坡冰川的冰塔林及有关消融形态》论文;他又与崔之久、郑本兴合写了《希夏邦马峰附近的山文和水系》等多篇论文,还和同事们编辑出版了《乌鲁木齐河冰川与水文研究》《青藏公路冻土初步考察》两本论文集。